<老母親的日曆>
在老房子中,有些斑駁的水泥牆上,每當年底的尾巴,就會掛上新的月曆和日曆,只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牆上掛著只有一頁一日抖大數字的日曆似乎愈來愈少了,供應的商家,從以前中小企業公司行號,印刷廠或險公司送的之外,這些年只能在鄉村間的農會這樣的機構才會送給農民,而家中的老母親,亦視為這種單頁式的日曆為生活中執行大小事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
老家中的「日曆」一直都掛在老母親最方便走動的牆上,離客廳的書桌大約高出70公分的地方,掛著日曆的傳統釘子也30多年了,歲歲年年,年年歲歲,始終只服務著每年替換的日曆,它安份的承載著歲月在牆上的老去,也承載著日曆的年華,好像老伴,老朋友般,誰也不會嫌棄誰,就這樣長年累月,相依相守,日子很平淡,卻有化不`開的情份幸福感。
自從去年父親走後,老母親獨自看著「日曆」的時間多了,有時翻呀翻,喃喃自語的說:
「初一、十五,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哪天又要拜拜」
「我怎又忘了哪天是我和老伴的結婚幾周年紀念日?
「老伴在世時,總會天天翻日曆,一看到綠色(星期六),就高興的說,孫子又要回來了,馬不停啼去隔璧的甘仔店買東西。」
過去,趁老母親不在,我會翻翻她的「日曆」,有寫上字的,有寫上數字的,有時有畫上一些我也看不懂的簡單符號,有左上右下折起來的,有折成一半的,….這似乎就是她的日常,豐富的日常,忙錄的日常….,從日到月,從月到年,所有生活的鎖碎細節都在這兒,好像日曆是她的好友,總會很放心的將所有生活的重心、細節交給它,偶而也會和它說說話,聲調只有她們倆聽的到。
有時老母親也會來電隔著電話翻著「日曆」對我說:
「X月x日,妳會回來吧!是xx重要的日子,妳會回來吧!」
我回:
「那天沒放假阿!」
…………………………….
後來才知道,老母親說的都是農曆,也就是我常和她對話時,那時間日期都要在我腦中重整一遍,才會有共識。
原來由於務農的母親,無論是幾十年前,務農時所謂的節氣,婚,喪喜慶,還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拜拜日子,也都是看農曆,所以爾後,我雖常跟她說,以後呢? 就用大小數字來區分國曆和農曆,……不過老母親當然也改不過來,只好再習慣於兩邊換算日期的溝通模式。
這兩年,老母親的視力更不好了,除了在「日曆」上,一頁一頁的翻,簡單的做了小折,中折,對半折她所熟知的「暗號」,反而很少在日曆上寫字了。
我第一次透過日曆,強烈地感覺到老母親的退化與衰老。 也許她也時時酌磨著,面對自己記憶逐漸退去的同時,能找出「日曆」在她生活中,能轉化更多不同的角色,酌磨著她們彼此維持這份知心至情相處模式。
老家中的「日曆」一直都掛在老母親最方便走動的牆上,離客廳的書桌大約高出70公分的地方,掛著日曆的傳統釘子也30多年了,歲歲年年,年年歲歲,始終只服務著每年替換的日曆,它安份的承載著歲月在牆上的老去,也承載著日曆的年華,好像老伴,老朋友般,誰也不會嫌棄誰,就這樣長年累月,相依相守,日子很平淡,卻有化不`開的情份幸福感。
自從去年父親走後,老母親獨自看著「日曆」的時間多了,有時翻呀翻,喃喃自語的說:
「初一、十五,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哪天又要拜拜」
「我怎又忘了哪天是我和老伴的結婚幾周年紀念日?
「老伴在世時,總會天天翻日曆,一看到綠色(星期六),就高興的說,孫子又要回來了,馬不停啼去隔璧的甘仔店買東西。」
過去,趁老母親不在,我會翻翻她的「日曆」,有寫上字的,有寫上數字的,有時有畫上一些我也看不懂的簡單符號,有左上右下折起來的,有折成一半的,….這似乎就是她的日常,豐富的日常,忙錄的日常….,從日到月,從月到年,所有生活的鎖碎細節都在這兒,好像日曆是她的好友,總會很放心的將所有生活的重心、細節交給它,偶而也會和它說說話,聲調只有她們倆聽的到。
有時老母親也會來電隔著電話翻著「日曆」對我說:
「X月x日,妳會回來吧!是xx重要的日子,妳會回來吧!」
我回:
「那天沒放假阿!」
…………………………….
後來才知道,老母親說的都是農曆,也就是我常和她對話時,那時間日期都要在我腦中重整一遍,才會有共識。
原來由於務農的母親,無論是幾十年前,務農時所謂的節氣,婚,喪喜慶,還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拜拜日子,也都是看農曆,所以爾後,我雖常跟她說,以後呢? 就用大小數字來區分國曆和農曆,……不過老母親當然也改不過來,只好再習慣於兩邊換算日期的溝通模式。
這兩年,老母親的視力更不好了,除了在「日曆」上,一頁一頁的翻,簡單的做了小折,中折,對半折她所熟知的「暗號」,反而很少在日曆上寫字了。
我第一次透過日曆,強烈地感覺到老母親的退化與衰老。 也許她也時時酌磨著,面對自己記憶逐漸退去的同時,能找出「日曆」在她生活中,能轉化更多不同的角色,酌磨著她們彼此維持這份知心至情相處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