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關於愛「塗」「畫」的這些,那些…




為什麼會喜歡塗鴉和畫畫呢? 我也說不上來正確的”時代”和”時光”背景,
唯一有兩個很鮮明的記憶,一是 10歲前(未上小學),到阿姨家玩,當時約大我10歲的表哥給了我一張畫紙,和一盒水彩,那是個夏末吧! 我呢就坐在三合院其中一個風吹來很涼爽的角落,就醬…畫了一下午,靜靜的,不吵也不鬧(完全背離我的個性),這是30幾年前的記憶了,至今確如此的鮮明

二是,國小二三年級,我就讀的鄉下小學,都有”戶外”寫生課(現在還有嗎?),說來就是把學生放在離學校步行不到20分鐘不遠的地方,只要有水流,或是小湖,有樹,有橋…之類的,排排隊伍,分配好路線,一整個下午…老師就可以放風去。
那我們這群小屁孩做什麼呢?
當然,寫生是主要的呀,其餘時間大家也就放風去….. 。

自然,我也就在小橋流水,楊柳數下,醬靜靜的畫了一下午。
只不過當然卻是畫出一幅”椰子林”………這才是真的我))))
看到的和輸出的,從眼睛到腦袋瓜常有一大段很遠的距離,它們不按著規則走,經常”離經叛道”,隨意識逐流……. 。

結果,當然是被老師訓了一頓,有沒有被撕掉重畫我也忘了,可是我試圖,告訴她,這椰子林有故事喔,它出現在某一本書裡,我幫它改了某一個喬段…….
你一定也猜到了,在當時的教育之下,
老師就只一味的告訴我

人生要有規則
不要任意改變
不能胡思亂想
請遵詢既有的模式
才能換來安全 安逸的人生!

(可是老師,我想嘗試看看畫不一樣的會有什麼不同啊,大家都畫一樣有啥好玩的)
再苯!我都知道這句話如果沒有咽回自己的喉嚨,下場一定更淒慘(藤條)!!
我第一次學會了”附合可以換來安全”是從這件事啟發出來的!! 

於是長大後,就學就業,大約有20幾年的時間,我就很少畫畫,
雖然,我也不是頂會畫的,也不是科班出身,天份也或許在還未盟芽可能就斷根了,
但是…………畫畫這件事,說真的,我挺喜歡的,挺愛的呀!!
一直到,我受了朋友bonny在學攝影的影響,她總是很狂熱的追求所愛,所學,日日夜夜,每一個春夏秋冬,從不放棄!
而這份”癡狂”.感動了我,似乎也喚醒了我那沉睡數數年的”畫魂” 。

在眼睛治療期間,幾乎是不能看電腦,電視,3c產品,於是,我有了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時間多了, 一天,我對著空白紙頁,畫起了”喵” (貓),為什麼喜歡畫喵呢?
因為我喜歡喵無視於它人的任性,喵的自由嚮往,喵說走就走的瀟灑…。

我沒有想過現在畫的有沒有附合社會的期待,點,線,面是不是附合學院要的,什麼風格?市場能夠接受嗎? 我不想去按步算計,只想讓它是我和生活的對話,對生活的觀察,如此而以,我想回到”初心”,只有這般的純粹,才能看透裡頭的”原汁原味”,

也希望,尋著日期的軌跡,找到釋放的成長脈絡,也能從”塗””畫”,中找到內心最深沉的渴望,有時越是往下挖掘,反而最能尋回那份最原始的純真 與夢想!

原來,那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老家 鄉村筆記#

<村子裡的狗>



老家村子裡的狗最自由安逸的了
一年四季天地間誰能有牠們的快活爽日子 

春天,
樹木花草青嫩枝芽,盛開甜美花朵
牠們也賞風賞景地穿梭各家熟悉的廊間與之嘻戲
偶而也會春睏犯懶
日間黃昏,索性毛髮不梳理
任意在廊間 瞇眼,動動耳朵 
四腳仰天 地上磨憎著 享受獨有的自在

夏日裡,
窩在不被陽光的西曬處
清晨,下午才溜搭去
老樹下納涼 直到全身舒坦才回家

秋日裡,
氣候舒爽,一日間活動從清晨到黃昏夜裡
整時整分地 溜搭的腳步 都很happy!

冬日裡,
午間最是熱鬧
臨窗下排排站好
洗完澡的香氣
讓溫暖的陽光 梳理著毛
也打起牠們的活力

那麼,多雨的季節呢?
潮濕加上雨滴總惹不快
一跑出去 那雨滴和狗毛之間的纏綿
進門前 又不識相的甩甩水滴
哈! 自是不小心會遭來主人的白眼
唯一的快樂 就是祈禱天晴
陽光露臉 大地濕氣快快退去
大咧咧的 躺在鄉村的十字路口
一付「人車請閃我」 的姿態
呈現「犬字型」,輕爽的舞動全身細胞
盡情快活去了…



老家 老房子筆記#

<老母親的日曆>




在老房子中,有些斑駁的水泥牆上,每當年底的尾巴,就會掛上新的月曆和日曆,只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牆上掛著只有一頁一日抖大數字的日曆似乎愈來愈少了,供應的商家,從以前中小企業公司行號,印刷廠或險公司送的之外,這些年只能在鄉村間的農會這樣的機構才會送給農民,而家中的老母親,亦視為這種單頁式的日曆為生活中執行大小事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

老家中的「日曆」一直都掛在老母親最方便走動的牆上,離客廳的書桌大約高出70公分的地方,掛著日曆的傳統釘子也30多年了,歲歲年年,年年歲歲,始終只服務著每年替換的日曆,它安份的承載著歲月在牆上的老去,也承載著日曆的年華,好像老伴,老朋友般,誰也不會嫌棄誰,就這樣長年累月,相依相守,日子很平淡,卻有化不`開的情份幸福感。

自從去年父親走後,老母親獨自看著「日曆」的時間多了,有時翻呀翻,喃喃自語的說:

「初一、十五,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哪天又要拜拜」
「我怎又忘了哪天是我和老伴的結婚幾周年紀念日?
「老伴在世時,總會天天翻日曆,一看到綠色(星期六),就高興的說,孫子又要回來了,馬不停啼去隔璧的甘仔店買東西。」

過去,趁老母親不在,我會翻翻她的「日曆」,有寫上字的,有寫上數字的,有時有畫上一些我也看不懂的簡單符號,有左上右下折起來的,有折成一半的,….這似乎就是她的日常,豐富的日常,忙錄的日常….,從日到月,從月到年,所有生活的鎖碎細節都在這兒,好像日曆是她的好友,總會很放心的將所有生活的重心、細節交給它,偶而也會和它說說話,聲調只有她們倆聽的到。

有時老母親也會來電隔著電話翻著「日曆」對我說:

「X月x日,妳會回來吧!是xx重要的日子,妳會回來吧!」

我回:
「那天沒放假阿!」
…………………………….
後來才知道,老母親說的都是農曆,也就是我常和她對話時,那時間日期都要在我腦中重整一遍,才會有共識。

原來由於務農的母親,無論是幾十年前,務農時所謂的節氣,婚,喪喜慶,還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拜拜日子,也都是看農曆,所以爾後,我雖常跟她說,以後呢? 就用大小數字來區分國曆和農曆,……不過老母親當然也改不過來,只好再習慣於兩邊換算日期的溝通模式。

這兩年,老母親的視力更不好了,除了在「日曆」上,一頁一頁的翻,簡單的做了小折,中折,對半折她所熟知的「暗號」,反而很少在日曆上寫字了。

我第一次透過日曆,強烈地感覺到老母親的退化與衰老。 也許她也時時酌磨著,面對自己記憶逐漸退去的同時,能找出「日曆」在她生活中,能轉化更多不同的角色,酌磨著她們彼此維持這份知心至情相處模式。